|
||||||
|
||||||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重磅消息傳遍大江南北。包括電建集團在內的多家央企單位聞令而動,帶著“功成不必在我”的擔當與“功成必定有我”的豪情,組建精銳團隊、調配優勢資源,以央企的責任與實力投身這片熱土,成為新區建設的主力軍。 如今,盛夏的雄安新區萬物蔥蘢,生機勃發。10萬畝苗景兼用林綠意盎然,每一片綠葉都在盡情呼吸;容東片區的金湖公園碧波蕩漾,與周邊建筑交相輝映。雄安新區的各項工程,不僅是鋼筋水泥的建筑實體,更是承載“千年大計”的民生豐碑,而央企建設者們的付出、智慧與初心,正是這座豐碑矗立的根基。 荒蕪變綠洲 建設者的付出,是破解生態難題的關鍵密碼。雄安新區10萬畝苗景兼用林建設項目規模宏大,第一標段施工占地面積2.1萬畝,造林面積1.7萬畝,設計栽植苗木182.12萬株,綠化配套工程涵蓋園林路、噴灌系統等多個方面,項目的政治意義高,對后續電建集團施工任務的承建意義非凡。 如此龐大的工程,建設初期面臨著鹽堿地改良、沙塵暴防護等諸多生態難題。千年秀林規劃秉持“近自然”理念,對苗木的胸徑、地徑等指標要求嚴苛,禁止使用截干苗,且苗木從起苗到栽植原則上不超過24小時。 項目部建立“苗圃資源共享平臺”與60多家苗源基地簽訂了預采購協議,安排專業技術人員駐守苗源基地。 造林技術是工程推進的前提。工人們接受全面培訓,通過理論考試和實操考核后才能上崗。從樹穴開挖的尺寸標準到土球保護的纏繞技法,從修剪枝葉的角度控制到定植回填的土壤配比,每個環節都有明確規范。在工期緊、任務重的形勢下,這種標準化作業方式保證了苗木栽植成活率達95%以上,完全符合雄安質量標準。 為做好后期養護,大伙兒也積極組織養護和病蟲害防治培訓,建立防治體系與預案,與當地部門溝通建立聯防預警機制,美國TORO(中國)專家梳理智能噴灌系統運營機制,培訓相關安裝注意事項。這些都是為了讓兼用林成為千年“雄安寶庫”。 樹穴開挖、土球保護、苗木修剪,每個環節都精心規劃,為提高成活率,背后是大家日復一日的堅守。項目團隊跟著專家學習“近自然造林”,構建起片、廊、環相連的森林生態系統,自然演替、生生不息,用“一锨土對得起后人”的信念啃下硬骨頭,證明了唯有直面挑戰、精工細作,才能讓荒蕪變綠洲。 在公園中建“綠城” 在見證第一片綠葉舒展時的悸動,本質上都是對“綠色未來”的承諾。 容東片區煙火升騰,重點設施加快建設。電建市政公司承建的雄安容東片區金湖公園四個專類公園工程施工一標段定位為“開放共享的城市綠色空間”,承擔著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安置回遷群眾的重要任務,將為居民提供休閑健身、文化活動的宜居環境,實現自然景觀與人文氣息的相得益彰。 為實現這樣的定位,我們傾注心血,運用傳統營園手法結合現代需求,打造水系聯通的生態空間。金湖底基石緊密咬合,恰似他們對質量的執著,從清淤到設施安裝,每環都按照“雄安標準”執行,確保質量安全。 游客在定安閣遠眺時,或許不會想起建設者磨破的手套與帶泥的腳印,但正是這些付出,托舉起“在公園中建城市”的圖景。建設者的初心,讓雄安“藍綠空間占比70%”從規劃變為現實。 在這里參與建設的每個人都深刻體會到“雄安質量、雄安速度、雄安標準”的真正含義。 夯實新區防洪的堅固防線 雄安新區容城截洪渠三期泵站項目的推進,不僅是一項工程建設,更是對區域發展和民生保障的深刻詮釋。 從項目本身來看,排澇泵站、自排閘等一系列設施的落地,直指新區防洪體系的完善。在“千年大計”的藍圖下,行洪過流能力的提升絕非小事,它筑牢的是安全屏障,守護的是一方百姓的安寧與發展根基。這種將工程建設與長遠規劃緊密結合的思路,值得稱贊。 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項目背后的責任擔當。設立農民工友維權中心、健全信訪維穩制度,這些舉措看似是工程之外的“附加題”,實則是對勞動者權益的有力保障。 在不少工程建設中,農民工權益保障往往容易被忽視,項目團隊主動作為,不僅贏得了業主單位的認可,更樹立了企業的良好形象。這恰恰說明,一個有擔當的企業,不僅能建好工程,更能守住人心。 容城截洪渠三期泵站項目建設的實踐證明,優質的工程既要經得起安全的檢驗,也要經得起責任的考量。 民生福祉是建設成果的最終落腳點 雄安的一系列建設項目,猶如一組立體的時代答卷,清晰地勾勒出“千年大計”中生態與民生并重的發展脈絡,更彰顯著建設者們的初心與擔當。 從10萬畝苗景兼用林第一標段的實踐來看,它打破了傳統工程建設的單一維度。提供大量就業崗位,讓1400余原住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累計用工45360人次,日均聘用800人,這組數據背后,是項目對民生的深切關懷。 而分樹種、分工序的計件模式,既提高了效率、保證了進度,又讓百姓切實感受到新區建設帶來的實惠,這種將工程效益與民生福祉緊密相連的做法,營造出良好的社會氛圍,值得稱道。它證明了,重大項目的推進,從來不是冰冷的鋼筋水泥堆砌,而是可以充滿溫度,成為帶動百姓共同發展的引擎。 雄安公園“城綠相望、相融、相依”景象的顯現,更是生態優先理念的生動實踐。我們為實現“開放共享的城市綠色空間”所做的不懈努力,讓公共空間與居民小區有機結合,使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綠色福祉。 這不僅是對城市生態的優化,更是對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體現了城市發展中“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當綠色成為城市的底色,當居民能隨時與自然親近,這樣的城市才是真正宜居的家園。 容城截洪渠三期泵站項目則堅守了安全底線。它對完善新區防洪體系、強化水源互聯互通、提高行洪過流能力、筑牢“千年大計”安全屏障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安全是一切的前提,只有筑牢這道安全屏障,才能為城市的長遠發展和居民的安居樂業提供堅實保障。 民生工程的溫度,源于建設者的熱血。漫步雄安林間湖畔,欣賞著生態之美,享受著生活之便,不應忘記那些默默付出的建設者,他們是這片土地上最可愛的人。 當“千年大計”的畫卷持續鋪展,這群建設者的故事,終將成為其中最動人的筆觸。他們種下的不只是樹與湖,更是一個民族對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 雄安新區10萬畝苗景兼用林建設項目 雄安容東片區金湖公園四個專類公園工程施工一標段 |
||||||
【打印】
【關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