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金沙江上游,葉巴灘水電站大壩澆筑正酣,這座在建海拔最高雙曲拱壩電站預計今年底投產,每年102億度的清潔能源將送往華中地區;芒康昂多4300米的高原上,300萬塊光伏板鋪展成一片“藍色海洋”,年發電量超36億度,成為西藏新能源開發里程碑工程。一水一光,輝映著雪域高原從能源稀缺到綠色輸出的歷史性跨越。 巍巍雪山,見證巨變。自和平解放以來,西藏實現了從酥油燈到電燈、從能源受援到電力輸出的壯麗蛻變。能源,是這場跨越式發展的核心引擎。六十九年來,中國電建成都院的建設者們,以生命丈量江河,用智慧點亮高原,在雪域大地鑄就了一座座能源豐碑,托舉起西藏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跡。 踏破“空白區域” 江河銘記報國志 新中國成立之初,西藏廣袤大地上的江河,因險峻地勢與人跡罕至,水力資源家底一片空白。1956年,胸懷“水電報國”壯志的成都院,派出精悍隊伍,奔赴川藏邊界的金沙江及昌都地區,拉開了勘探西藏、建設西藏的序幕。 在世界屋脊摸清水能家底,艱險超乎想象。道路斷絕,滑坡、雪崩、泥石流如影隨形;高寒缺氧,每一次呼吸都是挑戰。史料記載,曾有隊員乘羊皮筏渡江遭遇險灘,戰友被無情的激流吞噬;民主改革時期局勢復雜,隊員們身背儀器、肩扛自衛武器,負重前行。為繞行一段絕壁或跨越一道深澗,往往需攀爬數日。 然而,使命重于生命。成都院人多次挺進藏區,對鄂穆楚河、再興溝、金河、瀾滄江等河流進行實地勘查,帶回彌足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即便在昌都勘測設計期間遭遇反動武裝叛亂,技術人員仍堅守崗位。江河奔騰,初心如磐。至1979年,成都院系統整理雅魯藏布江、拉薩河、瀾滄江等流域及羊卓雍湖、直孔等電站的勘測設計資料,首次完成西藏水力資源全面普查。這項填補空白的重大成果,于1985年榮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為西藏科學開發水能奠定了基石。 時光奔涌,步履不停。成都院建設者深入西藏各地甚至“無人區”,直面生死考驗,艱苦卓絕開展水電、風光、地熱等資源規劃及選點建設,為國家清潔能源基地、西電東送接續基地建設描繪藍圖。 勇闖“生命禁區” 高原明珠耀山河 促進西藏能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成都院近七十載矢志不渝的追求。建設者的足跡踏遍七地市山水,讓一顆顆水電明珠閃耀江河,照亮高原千家萬戶。 上世紀70年代,拉薩及周邊雖有小水電、火電支撐,卻難解發展之渴。1974年,成都院提出開發羊卓雍湖抽水蓄能電站的構想。電站取水口海拔4450米,天然落差840米,裝機11.25萬千瓦——在如此高海拔建設大型抽蓄電站,全球尚無先例。成都院迎難而上,經20余年攻堅, 1998年建成這座創下“世界海拔最高、中國水頭最高、隧洞最長、自動化水平最先進”四項紀錄的工程,極大緩解了拉薩、山南、日喀則的“電荒”,譜寫了征戰雪域的英雄史詩。 在成都院最早進入的昌都,金河水電站2004年提前5個月投產發電,結束了昌都無骨干電源的歷史,為玉龍銅礦開發及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建設期間,一位駕駛員在翻越海拔5000米怒江山時突發腦溢血。生命最后一刻,他以驚人意志踩下剎車,將車穩穩停在懸崖邊,挽救了車上4位同胞的生命——精神豐碑,與電站同立高原。 2010年11月,被譽為“天河”的雅魯藏布江首次被藏木水電站攔腰截斷。作為西藏“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藏木是雅江干流首座投產的大型電站,帶動JC、DG等梯級開發,實現了西藏裝機規模的歷史性跨越。尤為可貴的是,成都院在此設計并建設了世界海拔最高、規模最大、過魚效果最優的過魚設施及配套魚類增殖站,每年培育放流珍稀魚苗超10萬尾,樹立了工程建設與生態保護和諧共生的“高原典范”。 織就“光明之網” 幸福遍灑邊陲地 西藏幅員遼闊,高寒農牧區、邊遠地區的用電曾是突出短板。讓每一戶邊遠群眾都用上充足穩定的清潔電,成為成都院人不懈堅守的原動力。 阿里,西藏最西端的“生命禁區”。2006年前,這里仍是全國唯一無常規電源地區。1992年,成都院挺進獅泉河開展規劃,面對4350米海拔、零下37度極寒的嚴酷考驗。十余年生死較量,終在2007年建成獅泉河水電站,阿里首府徹底告別柴油機間歇發電的歷史。穩定電能催生巨變:外來人口涌入,樓宇拔地而起。時任阿里行署專員達瓦感慨:“電站帶來光明,水庫更改善生態——過去種不活的紅柳,如今郁郁蔥蔥! 2008年,成都院在阿里選址建設光伏電站,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充足穩定的電力,為阿里插上騰飛的翅膀。 2013年,全國最后通公路的墨脫縣仍深陷“電力孤島”。成都院傾力投入,亞讓水電站于2015年投產發電,讓墨脫人民徹底告別柴油發電機。四川籍賓館經營者陳亞欣喜道:“再不怕客人因停電退房了!計劃升級設施,迎接中高端客源。” 電源建設牽引電網延伸。藏中電網聯網工程等“電力天路”,使高原清潔電能源源不斷外送;成都院設計的輸變電工程,讓海拔5373米的“世界最高鄉”普瑪江塘鄉告別黑暗;芒康縣鹽井110千伏輸變電EPC工程,助推深度貧困地區由“用上電”邁向“用好電”。一張覆蓋全域的光明幸福網,悄然織就于雪域高原。 高揚"西藏精神” 清潔能源譜新篇 在高原上,唯有精神高于高原。六十九載風雪征程,熔鑄出成都院“誠信擔當、奉獻超越”的“西藏精神”。如今,他們持續向綠色能源新高度、新領域進發。 山南措美哲古風電場,傲立于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域之巔。成都院在此開展關鍵技術攻關,為全球4500至5500米超高海拔區域的風電開發提供了寶貴的研究成果和工程范本,引領著世界風電開發的新高度。 缺氧不缺精神,紀錄不斷創造。在海拔4790米的那曲市古露鎮,成都院將設計建設世界海拔最高、國內單機容量最大、首個發電設備國產化的地熱電站;金沙江上游、藏東南等多能互補重大能源基地加速推進,眾多代表性工程逐漸成型。 格桑花向著太陽綻放,雅魯藏布江歡唱幸福之歌。從葉巴灘的江流奔涌到昂多光伏的藍海生輝,從羊湖之畔的開拓到哲古草原的風輪旋轉,成都院六十九載如磐堅守,信念似喜馬拉雅山般堅毅。他們以智慧和汗水,磅礴書寫著雪域高原的溫暖與光明,讓新時代的西藏生機盎然,光芒萬丈。 西藏首座裝機超50萬千瓦電站藏木水電站 世界海拔最高風電項目措美哲古風電場 |
|||||
【打印】
【關閉】
|
|||||
|